GIS(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是一門多學科綜合的邊緣學科,其核心是計算機科學,基本技術是數據庫、地圖可視化及空間分析。從發展歷程看,GIS軟件技術體系可以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GIS軟件技術的發展經歷了從簡單到復雜、從單一功能到多功能的逐漸成熟完善的發展過程。傳統GIS大多是基于十多年前甚至更早的技術體系設計和開發的,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GIS軟件的進一步發展和應用。計算機技術和全球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特別是面向對象、可視化程序設計、組件式軟件、分布式計算、多媒體和Internet/Intranet等技術的不斷出現和廣泛應用,對GIS提出了新的技術要求。組件式GIS的出現為傳統GIS面臨的多種問題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思路。組件式GIS不是一種小技術在GIS軟件開發中的應用,而是一種全新的GIS軟件技術體系。不僅僅是GIS,組件式軟件技術給整個軟件產業帶來了一場技術革命。
傳統GIS技術體系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其中最為突出的問題是:開發負擔過重、應用體系集成困難、二次開發語言復雜以及難以普及等問題。3DGIS發展至今,已經有不少比較成熟的應用系統,但這些系統功能過于龐大,體系復雜,熟悉和掌握這些系統對于一般用戶來講比較困難。傳統GIS軟件封閉的、獨成體系 的結構使得GIS很難與應用模型、MIS等其他技術實現高效的、有機的集成。另外,對于大多數用戶來講往往只需要GIS中的一部分功能,但仍然不得不為額外的功能花額外的資金和精力,因此迫切需要一種新的GIS軟件技術體系,以滿足日益增長的 GIS 應用需求,以跟上軟件技術發展的潮流。組件式地理信息系統(Components GIS簡稱COMGIS )正是這樣一種全新的GIS軟件技術體系。
組件化技術是針對長期以來軟件發展落后于硬件發展的問題而提出的解決方案,它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軟件開發思想,構筑了一個由多方自主提供軟件組件、組件間相互協調工作的體系,實現了軟件的復用和健壯更新,是軟件業沿社會化方向發展的大趨勢。組件式軟件技術已經成為當今軟件技術的潮流之一,為了適應這種技術潮流,GIS軟件像其它軟件一樣,已經或正在發生著革命性的變化,即由過去廠家提供了全部系統或者具有二次開發功能的軟件,過渡到提供組件由用戶自己開發的方向上來。將軟件組件開發思想應用于GIS軟件開發中,是在技術上擺脫重復開發的有效途徑,因此能加快GIS技術的進步,為GIS的發展帶來巨大的生機。組件式GIS技術將給整個GIS技術體系和應用模式帶來巨大影響。
組件式GIS的基本思想是把GIS的各大功能模塊劃分為幾個控件,每個控件完成不同的功能。各個GIS控件之間,以及GIS控件與其他非GIS控件之間,可以方便地通過可視化的軟件開發工具集成起來,形成最終的GIS應用。控件如同一堆各式各樣的積木,他們分別實現不同的功能(包括GIS和非GIS功能),根據需要把實現各種功能的“積木”搭建起來,就構成應用系統。
組件式GIS系統的特點把GIS的功能適當抽象,以組件形式供開發者使用,將會帶來許多傳統GIS工具無法比擬的優點。所謂組件式GIS,是指基于組件對象平臺,以一組具有某種標準通信接口的、允許跨語言應用的組件提供的GIS。這種組件稱為GIS組件,GIS組件之間以及GIS組件與其它組件之間可以通過標準的通信接口實現交互,這種交互甚至可以跨計算機實現。組件式G1S為新一代GIS應用提供了全新的開發工具。
組件式軟件技術是組件式GIS的重要基礎。組件式GIS是面向對象技術和組件技術在GIS軟件技術開發中的應用。組件式 GIS控件與其他軟件通過標準接口進行通信,實現跨程序、跨計算機、跨網絡的分布式操作。
新一代的組件式 GIS 大多是 ActiveX 控件或其前身 OLE 控件。組件式 GIS能夠使 GIS 功能嵌入到其它(非 GIS)軟件中去,或者將其它軟件功能引進到 GIS軟件平臺上來,從而使GIS技術與其它軟件技術的集成成為現實和可能,這些都體現了組件式GIS的獨特優勢。組件式GIS為新一代GIS應用提供了全新的開發工具。同傳統的GIS相比較,組件式GIS具有多方面的特點,包括:無縫集成、跨語言使用、易于推廣、開發簡捷、使用方便、成本低、可視化界面設計以及Internet應用等。
(1)集成靈活、價格便宜
由于傳統GIS結構的封閉性,往往使得軟件本身變得越來越龐大,不同系統的交互性差,系統的開發難度較大。在組件模型下,各組件都集中地實現與自己最緊密相關的系統功能,用戶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選擇所需的控件。組件式 GIS提供空間數據的采集、存儲、管理、分析和模擬等功能,至于其他非 GIS 功能(如關系數據庫管理、統計圖表制作等)則可以使用專業廠商提供的專門組件,有利于降低GIS軟件開發成本,最大限度地降低用戶的經濟負擔。組件化的GIS平臺集中提供空間數據管理能力,能以靈活的方式與數據庫系統連接。在保證功能的前提下,系統表現得小巧靈活,而其價格便宜,一般僅是傳統GIS開發工具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這樣,用戶便能以較好的性價比開發出滿足需求的GIS應用系統。
(2)采用通用開發語言集成
傳統GIS往往具有獨立的二次開發語言,對用戶和應用開發者而言存在學習上的負擔。而且使用系統所提供的二次開發語言,開發往往受到限制,難以處理復雜問題。而組件式GIS建立在嚴格的標準之上,不需要額外的GIS二次開發語言,只需實現GIS的基本功能函數,按照Microsoft的ActiveX控件標準開發接口。這有利于減輕GIS軟件開發者的負擔,而且增強了GIS軟件的可擴展性。GIS應用開發者,不必掌握額外的GIS開發語言,只需熟悉基于Windows平臺的通用集成開發環境,以及GIS各個控件的屬性、方法和事件,就可以完成應用系統的開發和集成。
(3)強大的GIS功能
新的 GIS 組件都是基于 32 位系統平臺的,采用直接調用形式,所以無論是管理大量數據的能力還是處理速度方面均不比傳統 GIS 軟件遜色。目前的 GIS組件完全能提供拼接、裁剪、疊合、緩沖區等空間處理能力和豐富的空間查詢與分析能力。
(4)開發簡捷、使用方便
由于 GIS 組件可以直接嵌入應用系統的開發工具中,對于廣大開發人員來說,這就意味著可以自由選用他們熟悉的開發工具。而且,GIS 組件提供的 API形式非常接近系統工具的模式,開發人員可以像管理數據庫表一樣熟練地管理地圖等空間數據,無須對開發人員進行特殊的培訓。在GIS應用系統的開發過程中,開發人員的素質與熟練程度是十分重要的因素。這將使大量的應用系統開發人員能夠較快地過渡到各類 GIS 專業應用系統的開發工作中,從而大大加速了 GIS的發展。
(5)無縫集成
組件式GIS構造應用系統,只實現GIS自身的功能,其他功能則由其他組件實現。組件之間的聯系則由可視化的通用開發語言實現。通用開發語言建立了軟件的框架,軟件的“磚頭”由組件實現,通過組件之間的消息傳遞,組件間互相調用,協同工作,從而實現系統組成部分之間的高效、無縫集成。
(6)可視化界面設計
可以使用ActiveX控件的開發語言幾乎都支持可視化程序設計。因此,使用組件式GIS控件集成應用系統,能可視化地設計系統界面,在窗口上布局按鈕、列表框、圖片框等,可以立即反饋窗口界面的外觀,實現所見即所得的界面設計。傳統GIS軟件進行二次開發則需要反復的猜測和實驗。
(7)更加大眾化
組件式技術己經成為計算機軟件開發的標準,用戶可以像使用其他ActiveX控件一樣使用GIS控件,使非專業的普通用戶也能夠開發和集成GIS應用系統,推動了GIS大眾化進程。組件式GIS的出現,使GIS不僅是專家們的專業分析工具,同時也成為普通用戶對地理相關數據進行管理的可視化工具。
臻圖ZTMap(AE)是基于 AO 構建,由一組 AO 核心包和一些 GIS 可視化組件組成,是對 AO 的重新封裝和集成。作為嵌入式 GIS,它能為用戶提供有針對性的 GIS 功能,并且能完全脫離 ArcGIS 桌面平臺獨立運行,大大提高了開發的靈活性和軟件的伸縮性,目前己成為組件式GIS開發的主流方式。
臻圖ZTMap包括開發包和運行時兩個部分。開發包由控件、工具條和工具、對象庫三個部分組成;控件用于搭建GIS用戶界面以展現地圖面貌;工具條和工具為用戶界面裝上能夠與人交互的“五官”——各種常規操作工具;對象庫是可以編程的組件集,是程序員構建GIS應用軟件和地圖服務的基礎。利用開發包,程序員可以在自己熟悉的編程語言和開發環境中構建嵌入式GIS應用程序。
臻圖ZTMap開發包的關鍵特性有:
-標準的GIS框架:臻圖ZTMap為開發獨立界面版本的GIS應用程序提供了一個標準框架。
-低成本的配置:獨立界面版本的 臻圖ZTMap 應用程序只需要 臻圖ZTMap Runtime,使它更容易發布一個定制的解決方案。
-GIS軟件組件庫:臻圖ZTMap的開發人員可以訪問豐富的GIS軟件組件集和可視化控件集,允許使用許多道具、事件和方法。
-開發控件:臻圖ZTMap提供了一套可以在ActiveX、.NET和Java中使用的開發控件,從而簡化了在用戶的應用程序中添加地圖制圖功能的編程模型。
-支持標準開發語言:臻圖ZTMap 支持多種開發語言,包括COM, .NET, Java, 和 C++。
-開發資源庫:臻圖ZTMap開發包包括了所有的建立一個定制應用程序所需的開發資源。ArcGIS軟件開發包(SDK)是一個圖表、工具、外接程序、范例和文檔的集合,它可以幫助開發人員實現定制的ArcGIS 功能。
運行時為最終用戶在自己的計算機里運行包括臻圖ZTMap組件的應用程序提供許可,也可以為應用增加額外的編程能力:Spatial(空間分析)選項擴展了增加柵格空間處理功能,這些附加功能需要通過訪問空間分析對象庫來實現;3D(三維)選項增加了三維分析和可視化功能,包括Scene和Globe開發控件和工具條,以及一套有針對性的三維對象庫;Geodatabase更新選項和網路分析選項增加了對 Geodatabase 空間地理數據庫的寫入和更新能力,被用來構建定制的GIS編輯應用。
Geodatabase 是 ESRI 公司在其產品 ArcGIS8 中開始引入的一種全新的空間數據模型,是建立在 DBMS 之上的統一的、智能化的空間數據庫。“統一”是指Geodatabase模型將GIS通常所處理和表達的地理空間要素集成于同一個模型框架下,采用面向對象技術將現實空間地理要素(地物)抽象為由若干對象類組成的數據模型,以數據集、矢量要素類、柵格、三維表面、網絡、地理編碼等進行統一的描述。“智能化”是指在 Geodatabase 模型中,對地理空間要素的表達較之以往的模型更接近于人類對現實世界地理要素的認模式。其中引入了地理空間要素的行為、規則和關系,可以通過對地理空間要素進行客戶化定義,使得不同地理空間要素之間的一致性得以正確的維護。
Geodatabase數據模型是一種現代的、標準化的空間對象模型。它采用面向對象的技術加強了對空間實體或現象的顯式定義和描述,從而使其更接近于人類對地理空間對象的認識。
Geodatabase 模型的體系結構由要素數據集(Feature Dataset)、柵格數據集(Raster Dataset) , Tin 數據集(TIN Dataset)、對象類(Object Class)、要素類(Feature Class)、關系類(Relationship Class)、域值(Domains)、規則(Rules)、幾何網絡(Network)、表(Table)等要素組成。
Geodatabase是最高層次的地理數據單元,一個Geodatabase由多個抽象數據集( Dataset)組成。從數據集繼承可得到四個可實例化數據集對象,分別為:Tin(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數據集:帶有 z 值的不規則三角網,用于精確表示地球表面;柵格數據集(Raster Dataset):存貯不同光譜或分類值的多光譜帶的一個簡單數據集或一個復合數據集;要素數據集(Feature Dataset):具有相同空間參考系和拓撲相關聯的要素類的集合;表(Table):以行列的形式來存儲各種類型的信息,包括地理空間信息和屬性信息。
在同一個要素數據集中通過拓撲類、關聯類、規則等元素來定義要素類之間的數據完備性。要素類是具有同一幾何特征、描述同一類型地物的要素集合,可以分為點、線、面、注記等類型。所有這些元素將地理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同時還描述了數據之間的相互關系和行為。
對象類(Object Class): Geodatabase中的表一般都是對象類,可以存儲包括地理對象和非地理對象的描述信息。對象類具有行為,通過使用子類(subclass)、域(domain)和默認值(default value)可以進行屬性驗證操作,并建立表之間的關聯。
要素類(Feature Class): 包含有幾何字段的對象類稱為要素類,它是包含同一種幾何類型的空間對象的集合。例如:城市中的所有水管閥門可以作為點要素存儲,所有輸水線可以作為線要素類存儲。在同一要素類中,所有要素的空間參考是一致的,并且擁有同樣的行為:統一的符號化方式、相同的屬性字段和相同的屬性驗證規則等等。
關聯類(Relationship Class):定義兩個不同的要素類或對象類之間的關聯關系。例如:我們可以定義房子和主人之間的關系,房子和地塊之間的關系等。通過使用關聯類可以在各個不同的表中訪問數據,加強數據的完整性。表與表之間的關聯是動態的,改變父表的一記錄值后,在訪問子表時能看到父表中相應的變化。
要素數據集(Feature Dataset): 要素數據集是具有相同空間參考系(Spatial Reference)的要素類集合。將不同的要素類放到一個要素數據集下的理由一般有以下三種情況:
(1)專題歸類表示——當不同的要素類屬于同一范疇。例如:全國范圍內某種比例尺的水系數據,其點、線、面類型的要素類可組織為同一個要素數據集。
(2)創建幾何網絡(Geometric Network)——在同一幾何網絡中充當連接點和邊的各種要素類,必須組織到同一要素數據集中。例如:配電網絡中,有各種開關、變壓器、電纜等,它們分別對應點或線類型的要素類,在配電網絡建模時,需要將其全部考慮到配電網絡對應的幾何網絡模型中去。
(3)考慮平面拓撲(Planar Topologies)——共享公共幾何特征的要素類,如:土地用途分區、水系、行政區界等。當移動其中的一個要素時,其公共的部分也要求一起移動,并保持這種公共邊關系不變。
域(Domains):定義屬性的有效取值范圍。可以是連續的變化區間,也可以是離散的取值集合。
規則(Rules):對要素類的行為和取值加以約束的規則,用來進行屬性驗證。例如:規定不同管徑的水管要連接,必須通過一個合適的轉接頭。規定一塊地可以有一到三個主人等等。
Geodatabase數據模型是在汲取以往數據模型工作成果的基礎上,采用面向對象的思想而提出的一種適用于關系型數據庫管理系統的空間數據模型。它的許多優點是以往空間數據模型所不具備的,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Geodatabase數據模型在邏輯上統一了ArcInfo以往空間數據模型,為上層應用提供了統一的數據接口。Geodatabase的空間對象集不僅可以表達關系型數據庫中的地理數據,同時也可以表達 Coverage 和 Shapefile 格式的空間數據。在開發中,統一的數據接口可以降低應用程序與數據結構的相關性,提高代碼的重用性;同時,由于數據模型與數據格式的無關性,也使得不同的ArcInfo數據源在應用系統中可實現無縫集成,即在同一個系統中無需數據轉換就可以同時處理不同格式的空間數據。
(2) Geodatabase數據模型不僅接近于人類對現實事物對象的認識和表述方式,而且還具有較好的客戶化能力和可擴展能力。在基于Geodatabase模型的應用中,面向用戶的不再是抽象的點、線、面,而是面向具體應用的一些實體,如:水井、河流、湖泊等,模型中對象間的組成關系、層次關系也接近現實狀況,從而清晰易懂。另外,由于對象可繼承性和可擴充性,從而可使用戶基于已有的基礎對象構建出符合需求的對象。
(3)將行為、關系、規則引入地理要素,不僅可以充分表達空間數據之間的關系,同時也使應用中的空間數據的錄入和編輯更加準確。例如:我們可將“酒店不能設在距小學 1 km 的范圍內”規則加入到某些應用的數據編輯中,從而使空間數據更加準確。
(4) Geodatabase可將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集成在同一關系型數據庫中,改變了傳統模型中兩者僅通過 ID 聯系的狀態,實現了嚴格意義上的地理空間數據庫;同時,它也可以充分利用關系型數據庫高效的數據管理能力。
(5) Geodatabase 對網絡拓撲的描述非常豐富(如:設施網絡和街道網絡),而且隨著各種編輯操作的產生,Geodatabase會主動維護現行網絡拓撲關系,從而避免了拓撲重建這樣一個重復、冗長的操作。而 Coverage 數據模型是通過編輯和拓撲重建支持拓撲從生成到死亡的周期。
(6) Geodatabase 地理數據模型的幾何網絡中引入了復雜型交點(Complex Junction Feature )、復雜型邊線(Complex Edge Feature)的概念。一般復雜型的交點或邊線在幾何網絡中是由許多復雜的圖形要素組成,但是在創建幾何拓撲時,其邏輯網絡不會關心其復雜的組織結構,而是將其整體作為簡單的節點或邊線看待。
對于企業地理信息系統來說,ZTMapDB 為 ArcInfo 系統提供了多用戶空間數據訪問的能力。ZTMapDB通過TCP/IP協議為運行于客戶機上的ArcInfo應用程序提供存放在實際關系數據庫中的以Geodatabase模型組織的地理數據。
ZTMapDB采用客戶/服務器體系結構,通過TCP/IP跨越任何同構或者異構的網絡,允許大量用戶并發地對同一數據進行操作。客戶端應用給服務器發送請求,服務器接收到請求,產生結果,將結果傳輸給客戶端。典型情況下,ZTMapDB 應用服務器與關系數據庫在一個服務器上。ZTMapDB 應用服務器執行空間搜索,并將符合搜索標準的數據發送到客戶端。
ZTMapDB 服務器與 RDBMS 服務器協同工作來存取空間數據,RDBMS 以關系表的形式提供物理存儲,ZTMapDB 解釋這些表的內容以供 GIS 使用。缺省情況下,RDBMS 和它的命令接口 SQL 語言并不具備處理空間數據的能力。ZTMapDB 增強了RDBMS和SQL解釋幾何數據的功能,這些數據都以非格式化的二進制形式存儲在RDBMS的表中。ZTMapDB在收到一個客戶端應用請求時與RDBMS進行交互,客戶端可利用 ZTMapDB 服務器從空間數據庫中存取數據。一般客戶端應用安裝在一個物理上與ZTMapDB和RDBMS服務器分開的計算機上,客戶端與ZTMapDB的通信通過一個支持TCP/IP的網絡來進行。
ZTMapDB系統由幾個部分組成。這些組成部分的功能用于連接ZTMapDB客戶端和所選的 RDBMS。在軟件安裝時,ZTMapDB 生成數據庫的元數據并設置 ZTMapDB 的連接通道。ZTMapDB系統組成部分如下:
(1) Giomgr: ZTMapDB服務管理器維護ZTMapDB并監測和數據庫的連接。當啟動ZTMapDB時,Giomgr連接到RDBMS并鎖定該實例,防止在相同的數據庫實例中有其他ZTMapDB實例啟動。Giomgr的目的就是去監聽客戶端發出的連接請求。
(2) Gsrvr: 當一個客戶端應用程序發出一個連接請求,Giomgr激發一個專用服務器(Gsrvr)來提供一個數據庫和應用程序的專用連接。此連接是建立在用戶名和密碼的基礎上的。對數據的存取依賴于 ZTMapDB 或數據庫管理員給用戶分配權限的大小。Gsrvr 保持與數據庫的連接直到客戶端關閉應用程序來釋放連接。Giomgr繼續監聽連接請求直到ZTMapDB關閉。
ZTMapDB 在服務器和客戶端之間的數據傳輸采用異步緩沖機制,緩沖區收集一批數據然后將整批數據發往客戶端應用,而不是一次只發一條記錄。在服務器端處理并緩沖的方法大大提高了效率,并使網上負荷大大降低。這在應用程序操縱數據庫中成百上千萬的記錄時變得至關重要。
在 RDBMS 中融入空間數據后,ZTMapDB 可以提供對空間、非空間數據進行高效率操作的數據庫服務。由于 ZTMapDB 采用的是客戶/服務器(Client/Server)體系結構,大量用戶可同時并發地對同一數據進行操作。ZTMapDB 提供了應用程序接口API,開發人員可將空間數據檢索和分析功能集成到他們的應用程序中去。
模型是人們對系統的屬性及其運行狀態的主觀描述,是系統本質屬性用某種數學或非數學表示的形式,是客觀現實系統的抽象。模型在計算機中的表示方法和存儲形式稱為模型表示。隨著計算機科學和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模型表示方法經歷了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的過程。目前模型的表示方法主要有程序表示、數據表示和邏輯表示等。模型的程序表示實質是把模型固化成一個計算程序,該方法適用于模型相對穩定的情況,易于實現,完成后模型難于修改;模型的數據表示是把模型描述成一組參數集合和表示模型結構特征的數據集合的框架,該方法適用于定量模型的描述;邏輯表示又稱為模型的知識表示,主要有謂詞邏輯、語義網絡、邏輯樹及關系框架等表示方法,邏輯表示既可描述定量模型,也可描述定性的、概念的模型,實現難度較大。
模型庫是提供模型存儲和表示模式的計算機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包含一個以上適當的存儲模式進行模型提取、訪問、更新和合成等操作的軟件系統,這個軟件系統稱為模型管理系統,模型管理系統的水平決定著模型應用效能的發揮。
GIS的產生和發展首先是在土地管理中得到應用。這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土地管理本身是一項既重要又復雜的系統,包含多方面的內容,迫切需要采用信息化的手段來進行科學、高效的管理;另一方面,由于土地有其自身的空間地理位置,土地管理中存在大量的空間數據,需要采用空間技術來進行管理。地理信息系統技術不僅可以管理屬性信息和空間信息,還可以實現空間信息和屬性信息間關系的管理。目前,GIS在土地利用調查和動態監測、地籍管理、土地利用規劃、土地資源評價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GIS 是一門綜合性的技術,是采集、管理、處理、分析、顯示、輸出多種資源的與地理空間位置相關的計算機系統。總體來說,將3DGIS應用于土地利用規劃管理信息系統有以下作用:
①建立空間數據庫
土地利用規劃是對某地區土地在未來的某段時間的土地利用類型進行規劃,而土地利用規劃及其管理的依據就是規劃區域的社會、經濟信息、土地利用現狀信息及區域內的地形、地貌等地理信息。因此,地理空間信息在土地利用規劃管理信息系統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土地利用規劃管理信息系統在 GIS 的支持下,結合土地利用的各種數據類型可建立多種地理空間數據庫和屬性數據庫。
②圖形顯示、編輯
在空間數據庫基礎上,GIS可將各種圖形數據直觀而有效地顯示出來,并可對圖形進行人機交互式地編輯、輸出。GIS的這些功能,使得土地利用規劃專家可以在計算機的輔助下完成規劃工作,各種專題圖形的顯示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規劃成果的直觀性,土地利用規劃審批工作者可以在圖上直觀的察看項目用地的實際情況,提高了工作效率。
③空間分析功能
GIS的空間分析功能是GIS區別于其他計算機系統的主要標志。土地利用規劃管理信息系統涉及GIS的多種空間分析功能,它們與各種專業模型結合起來發揮作用。在土地利用規劃地區基礎數據的支撐下,將3DGIS眾多的空間分析工具與土地利用規劃專業模型聯合使用,可為實現科學、快速的土地利用規劃編制創造有利條件。
界面分五大模塊:地圖目錄、地圖工具、通用工具、業務工具、配置管理。外加全屏和縮放按鈕(可通過鼠標滾動或觸屏手動縮放)。
地圖目錄分測繪專業和土地專業兩大類。
測繪專業:行政區劃圖、遙感影像、數字德州、地名地址;
土地專業:規劃圖、土地利用現狀圖(地類圖斑、現狀地物)、基本農田、批地地塊(批地時間、面積、用途、批地情況)、供地地塊(供地時間、面積、用途、土地使用者、經濟效益)、征地區片價、工業基準地價、商業基準地價、住宅基準地價等。
地圖工具主要分地圖基本工具、矢量數據的繪制和導入。
地圖基本工具包括:平移、放大、縮小、全圖、前一視圖、后一視圖、測量工具(測距、測面)、選擇、清屏、查看。
矢量數據的繪制包括:點、線、面三要素的繪制。臨時繪制,主要是將繪制的要素進行模塊三、四的應用。
矢量數據的導入包括:坐標點導入或shp文件導入。
通用工具包括:多窗口對比、卷簾對比(實現要素在地圖目錄中多專題圖間的翻頁查看)、緩沖區分析、壓蓋分析(文件的拓撲錯誤檢查分析)、疊加顯示、簡單標注、打印輸出。
主要是用戶通過模塊二中矢量數據的導入或繪制,在模塊三中進行對比或分析,并可制作簡單地圖并打印輸出。
業務工具包括:地類統計、管制區統計、工業基準、商業基準、住宅基準、征地區片、批供情況、供地率統計、建設用地統計、供地面積統計、基本農田、交互分析、上傳圖斑。
地類統計主要是根據用戶在模塊二中導入或繪制的矢量數據,統計該矢量數據在土地利用現狀圖中的地類情況。
管制區統計主要是根據用戶在模塊二中導入或繪制的矢量數據,統計該矢量數據在規劃圖中的規劃用途(各規劃用途面積和占比情況)。
工業基準主要是根據用戶在模塊二中導入或繪制的矢量數據,統計該矢量數據在工業基準地價圖中的工業基準地價情況。
商業基準主要是根據用戶在模塊二中導入或繪制的矢量數據,統計該矢量數據在商業基準地價圖中的商業基準地價情況。
住宅基準主要是根據用戶在模塊二中導入或繪制的矢量數據,統計該矢量數據在住宅基準地價圖中的住宅基準地價情況。
征地區片主要是根據用戶在模塊二中導入或繪制的矢量數據,統計該矢量數據在征地區片價圖中的征地區片價情況。
批供情況主要是根據用戶在模塊二中導入或繪制的矢量數據,統計該矢量數據在批地地塊和供地地塊中的批共情況(查看是否已批、是否已供,批地時間、供地時間等批共情況)。
基本農田主要是根據用戶在模塊二中導入或繪制的矢量數據,統計該矢量數據在基本農田圖層中的占用情況(是否占用基本農田,占用面積等)。
交互分析:對多個圖層進行疊加分析。分析臨時要素在地圖目錄專題圖中的屬性,或者地圖目錄專題圖中某地塊的多文件屬性的集合
上傳圖斑:上傳新的專題地圖到地圖目錄。本期建設,暫不實現動態上傳功能,需要分析的數據事先存儲進空間數據庫;如有新數據需要添加,進行手工添加進數據庫。
配置管理用于配置用戶名、密碼、和權限。
有重設密碼、找回密碼、增加或刪除用戶、設置權限等功能。
用戶分一般用戶和高級用戶和管理者。
一般用戶權限:僅訪問模塊一:地圖目錄中除規劃以外的其他圖層信息、模塊二:地圖工具的全部工具、模塊三:通用工具的全部工具、模塊五:配置管理中的重設密碼或找回密碼工具。一般用戶若想訪問規劃圖信息,可通過模塊三的申請查詢,經高級用戶同意后,方可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