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比當初的智慧地球一般,自2010年信息化“十二五”規劃正式提出“智慧校園”的建設愿景后,全國范圍內便掀起了一股智慧校園建設新高潮,各公司企業競相搶占智慧校園建設高地,就怕錯過了這一前景大好的新機遇。
我國智慧校園建設之途走了八年,在公司企業參局及在政府機構扶持下,從早期的平安校園到當今的“智慧課堂”、“智慧教育”,目前的智慧校園好像更具備科技感,未來感十足。
但是,仔細地斟酌當今的智慧校園建設,我們會發現:模式相差不遠,智慧校園正深陷前所未有的困局當中,毫無亮點的它急需冷靜下來,重“新”出發。
1、“慧眼”還是“電幕”?
同樣的與智慧地球類似,智慧校園的建設與當下如火如荼的物聯網技術密切相關,并涉及到RFID、二維碼、視頻監控等感知技術和設備。在其中,視頻監控做為智慧校園的關鍵力量,起著監管全校的作用。
可也正是因為這種可監管全校的攝像頭,舉國關注的“智慧校園”建設,將杭州第十一中學送上了熱門頭條。
做為智慧校園建設的一部分,杭州第十一中學運行“智慧課堂行為管理系統”,詳細一點來講是這樣的:“看得見的系統前端包含兩組安裝在黑板正上方的攝像頭,攝像頭用圓形外殼包裹起來。這些攝像頭和其它顯示終端被連接在同一網絡當中;看不見的后端利用攝像頭捕捉的面部表情和動作,實時分析學生的聽課狀態。除此之外,該系統還會統計出整個班級的聽課狀態,以“正常臉”、“苦瓜臉”的模式展示在走廊外的電視機上。”
利用攝像頭捕捉學生的面部表情和動作,并對這些表情動作展開分析、聽課狀態評定,攝像頭化身為“慧眼”實時掌控教育狀況,看上去好像是電影中“未來課堂”的寫照,但這種“未來課堂”真的無所顧忌么?
不像一些網絡媒體用“慧眼”、“黑科技”等詞描繪的那么興奮,興奮過后的我們同某些網絡媒體一樣開始有些焦慮——我們不擔憂隱私問題么?這套系統難道就沒有其它潛在性影響么?
雖然杭州十一中學副校長張冠超對外界提及的“侵犯隱私”給出了恰當的解釋:系統并不針對于學生個體,而是分析整個班級的行為管理。系統反饋的是經過分析的數據,而不是原始的視頻畫面。采集來的信息內容儲存在本地服務器而不是云端,可以避免外泄。但是,“監管”兩個字本身就帶著一些消極色彩,并不是所有的人群都能接受自身的行為被“監管”。某些無法適應被監管的學生或教師在布滿“攝像頭”的教室內將時刻“端著”,無法全身心投入課堂,這是智慧校園建設預想的教育嗎?答案應該是否定的吧。
外界來看,即便 張冠超一再表示該系統無數據泄露風險。但當下的處理器并沒有達到完美之境地,伴隨著處理器安全漏洞的頻繁爆發,技術精湛的有心人員總是能找到漏洞開啟一場數據危機。
“智慧課堂行為管理系統”其背后需要強有力的算法、算力、技術作為支撐,單從當下的技術水平來談,技術的識別能力、分析能力并沒有達到百分之百。也就是說。杭州十一中學所推行的“智慧課堂行為管理系統”所有的的識別結果并不精確,一定有誤差的存在。
用戶不完全接受、隱私風險、技術不夠,不止是杭州十一中學,我國當下的智慧校園建設均遭遇諸上難題。但不管怎樣,我們都不希望“慧眼”變成“電幕,當下校園的視頻監控系統變成《1984》等反烏托邦小說描繪的監控系統。畢竟,智慧校園的建設,必須是正義的體現。
2、人工智能趨勢下的智慧校園困局:模式相差不遠
可以這樣說,不論是AlphaGo戰勝李世石和柯潔,還是我國面部識別技術屢摘國際桂冠,任何一個新聞事件、行業發展都貼著人工智能的標識,智慧校園的建設也亦如此。
拋開上文所提到的難題不談,面部識別技術的盛行確實促進了智慧校園的建設步伐——無卡校園、平安校園、智慧教育、未來教室等所有的可譽為“校園烏托邦”的情節都已在當今生活中慢慢實現。不能否認,公司企業參局可謂是智慧校園建設的強大驅動力。但是,當智慧校園的愿景真正展現大家眼前時,大家猛然發現:所有的公司企業的智慧校園建設成果都成了“異卵雙胞胎”。
大家不難看出,不論企業類型規模大小,他們的智慧校園建設無一不以面部識別技術為突破點,結合視頻監控對校園展開全方位監管,再利用各家技術對人員行為軌跡分析后衍化相同的應用管理,如宿舍管理、考勤管理、出入校管理等,全無亮點可言。這是不是可以理解為,現階段的智慧校園建設,公司企業更著重于在校園內部構建一套智能安防監控平臺?這有點類似“平安校園”的建設模式了。
為何公司企業在智慧校園的建設上看法出奇一致,這是好事還是壞事?說好的百花爭艷為何變成了同食一羹呢?
姑且諷刺的說,“異卵雙胞胎”帶來的發展前景是,“平安校園”越來越好,但大家卻離“智慧教育”越來越遠了。講好的智慧校園為何“缺胳膊少腿”了呢?
3、智慧校園建設,弄清內涵才是關鍵
關于智慧校園的內涵,大家不妨把這四個字兩兩拆開來進行理解。“智慧”由智力系統、知識系統、方法與技能系統、非智力系統、觀念與思想系統、審美與評價系統等眾多子系統組成的復雜體系蘊育出的能力,代表著表示智力器官的終極功能;而“校園”一般指的是用院墻劃分出某學校可供使用的范圍(包括教學活動、課余運動、學生和某些與學校相關人員日常生活)內的區域。“智慧”和“校園”結合起來,“智慧校園”可理解為“人類智力器官終極功能的聚集地”。
這意味著,智慧校園的建設,必須以人為核心,構建智慧化的校園工作、學習和生活一體化環境。
在a&s的《AI+安防創新應用企業專題報道》中,深圳華頤智能系統有限公司對當前的智慧校園建設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在智慧校園的建設體系中,人工智能應該能與移動互聯網技術進行融合,取代視頻監控。智慧校園的前景在于解決目前駕馭系統的“流水線”式教育的問題,在物聯網技術、人工智能技術、信息技術的加持下成為教育的陪伴者和領航者。”
的確,技術的發展極大程度上改變或者響應了受教育者與教育者之間的關系。在智慧校園的理念倡導下,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下,受教育者與教育者、學校與家長都必須形成互聯互通的關系。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怎樣在智慧校園止步不前的現況下,尋求新的突破點,在構建更人性化,提高學生學習、參與度的同時,提升校園的智能化運營水平,才是當前智慧校園建設的迫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