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省武漢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時強調,“抗擊疫情有兩個陣地,一個是醫院救死扶傷陣地,一個是社區防控陣地。”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對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嚴峻考驗。新冠肺炎具有來源不明、傳播性強、潛伏期長等特點,其管控需要從個體出發,從源頭加強管理。社區作為市民生活的空間,也是城市管理的基本組成空間,在特殊時期便成為疫情防控的基礎單元,在各地疫情防控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社區在防控傳染疾病、保護公共健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健康社區的建設,與市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密切相關。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典型的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我們需要深入思考社區在城市防控疫情中的作用,通過科學的社區規劃和社區治理,來提升整個城市應對突發疫情的能力,真正實現空間治理能力和績效的提升。
1 重要作用
1.1 從社區規劃和社區治理中體現
從疫情發展的時序來看,在疫情暴發的初期,區域性的人口流動管理是重點。但在疫情擴散之后,以社區作為基本管理單元的居家隔離成為疫情管控的重點。社區不僅僅是公共服務的“最后一公里”,而是針對個體健康與安全管理的“第一步”。
新時期的城市發展呈現出兩個趨勢:一是城市增量擴張,存量提升;二是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轉型。特別是在社區層面,通過多方協作,廣泛調動社會力量,實現社區的共建、共治、共享,成為各地社區發展的重要趨勢。這次疫情事實上在社區規劃和社區治理兩個層面體現出了社區的重要作用。
從社區規劃的角度來看,近年來,社區規劃在各地城市規劃實踐中的重要性不斷提升。特別是“15分鐘社區生活圈”的規劃,對于居民生活便利度和獲得感的提升,有著重要意義。在“15分鐘社區生活圈”中,公共服務設施的配置,與居民需求和社區品質密切相關,是社區規劃的重要內容。居民接受的醫療服務、政務服務,進行購物和社區活動、休閑,都主要在15分鐘生活圈內展開。
在疫情期間,社區更是體現了居民生活共同體的特征,從居家隔離、觀察和治療到口罩等器材的預約、分發,再到社區聯防以及疫情期間的居家遠程辦公……良好的社區規劃,對于居民適應疫情的緊張狀態,合理應對疫情,以及積極地維持健康、進行防疫,有著重要的作用。在社區規劃中,基于設施布局和人口格局,通過對于醫療等社會資源在社區層級的優化配置,通過加強公共衛生系統向社區的下沉,將會有效地降低居民的風險,提升面對疫情的韌性。
在社區規劃中,以往部分地區將重點放在老舊小區改造、社區設施提升等物質環境要素的提升上。通過本次疫情的社區防控,我們更要注意到,在社區治理等“軟要素”領域的提升同樣重要。特別是通過公眾參與和協商共治,調動基層更多元的主體的積極性,可提升社區在應對緊急狀況時的凝聚力。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聚集性傳播特別是家庭聚集傳播成為病毒傳播的重要途徑。而社區正是防控聚集性傳播的主戰場,是防災防疫的基本單元。在許多城市,各社區都實施了限制進出的管理,而一旦一個社區出現新冠肺炎病例,整個社區都被要求隔離。這對社區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協商多元利益群體,優化宣傳、聯防和隔離的工作,平衡疫情防控居民日常生活的需求,是社區治理的關鍵。
以成都為例,近年來,全市圍繞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將社區治理上升到加強黨對城市工作全面領導的高度來統籌,通過創新實踐,探索出了符合大城市發展特點的治理新路徑。在疫情期間,通過近些年打造的社區發展治理能力,轉為社區疫情防控的強大動能。成都的市縣兩級社治委,發揮出了統籌基層治理和民生服務的專責部門作用,構建起了市、區(縣)、街(鎮)、社區四級運行機制,形成了橫向協同、縱向貫通的社區治理體系,在規范社區重點人群排查、管理服務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2 多方參與
2.1 調動社區自治和基層動員的能力
在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面前,更需要發揮社區的引導作用,調動社區自治和基層動員的能力。治理與管理的不同點在于,治理更強調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通過協調多方利益,構建利益共享機制,促進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形成公共政策落地的合力。社區通過多方的綜合參與,提升社區對于各類問題的應對能力。
在這次疫情期間,我們應當注意到,在自上而下的防控工作布局之外,我們也看到大量自下而上的社會組織和鄰里互助的工作,包括線上志愿者平臺、微信小程序、互助小組、疫情地圖、捐贈倡議等。在這些活動中,社區發揮了積極的引導作用,事實上成了鄰里互助、矛盾調解、弱勢群體扶助的平臺和紐帶,個人的力量在社區這一平臺上得以發揮。
這也反映了近些年來,我國基層社區由管理型組織向服務型組織的轉變,與非典時期相比,如今基于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市民能更加便捷地表達意愿,參與聯防工作。因此,在社區治理中,需要更加強化公眾參與機制的優化。各地社區需要落實責任規劃師制度,聯動社區物業,引入社會資本,與各級政府和組織形成良陛互動,將社區層面自發的鄰里互助與城市自上而下的管控政策要求相結合,剛柔相濟、動態多元地提升社區在疫情等重大突發災難面前的應對能力。
3 技術賦能
3.1 讓社區的管理工作更為精細化
在智慧社區建設普遍開展的今天,以新技術賦能的智慧社區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積極作用。通過智慧社區的建設,以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整合社區各類資源,實現智慧養老、智慧醫療、智慧安防、智慧物業等多領域應用在防疫中的協同響應。一些發達地區的社區,借助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將個人健康監測、預警與社區精細化防疫管控、衛生優化相結合,做到病患及時發現、疫情精細防控和醫療資源精準投放。
智慧社區不是技術的堆砌,比如,《上海市智慧社區建設指南(試行)》中,智慧社區要利用信息技術整合社區資源,為社區居民提供高效、便捷和智慧的服務,提升社區居民對智慧城市的體驗度和感受度。實施上,疫情期間,大量的市民居家辦公,社區成為生產和生活融合的社會空間,活動的復雜性較以往有所提升。
智慧社區可以為社區的管理工作提供更為精細化的策略。例如可以通過人口流動信息的共享和精準定位,避免“一刀切”的剛性管制。以大數據為基礎的社區信息化管理平臺,可以基于空間關聯建群,定位上傳信息,通過公眾參與和數據眾籌的方式,為疾控部門和醫院提供醫療救護者信息,實現救助工作的快速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