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先,未來城市,需要一個大腦
有種說法,如今的文明正處于一個轉型時期,人類的文明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農業文明,第二個階段是工業文明,如今正處于向生態文明奮進,但我在想倘若僅僅只是狹義的生態,只有生態就不一定有文明。
未來的城市文明將是生態文明和數字文明的一個疊合體。城市作為文明的最主要載體,理當在這場數字革命中變成數字革命的主要場所,所以城市的數字化文明轉型急需要下跨行業跨層級的指揮調度系統,統領我們的城市展開智慧化和數字化的運行,這個指揮調度系統便是未來的城市大腦。
二、城市大腦會給城市帶來什么樣的變化
1、首先,城市大腦很有可能會讓城市規模更大。
站在傳統的城市理論的角度來說,城市不應該太大,城市大了之后會產生很多的“城市病”,難以解決的“城市病”,但當我們思考了城市大腦,了解了城市大腦之后,我在想慢慢對這個觀點產生了質疑,我反而更傾向于另外一種學術觀點,認為“城市病”是在城市成長歷程中,不充分發展所導致的一個過程性的問題,當有了城市大腦之后,很多的“城市病”會被城市大腦自動的免疫。
2、城市大腦會讓城市就業方式發生改變。
城市大腦可以做兩件事情:第一件事通過大數據的累積之后,可以對每一個群眾展開精準的職業能力的畫像,這是我們如今做不到的。職業畫像畫出來之后,另一個城市大腦還可以提供快捷的勞務法律關系的創建、解除以及保險、稅務方面的一個快速的切換,這兩件事倘若實現也就意味著如今的勞務關系是一個勞動者與單位之間相對穩定的這么一個關系,很有可能會有所改變。將來很有可能會產生網絡化、共享化的就業及辦公將變成現實,今后群眾工作的空間、時間的自由度會更大。尤其是勞動工作者、智力工作者,智力型的勞務會發生很多的改變。
3、城市大腦會讓一部分人逃離城市。
大家覺得你剛才講的不是集聚力嗎,為何會逃,當然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因為城市人口很多,城市大腦的創建在數據充分收集的基礎上,感知的基礎上。就同樣出現大家面對那么多攝像頭,未來有四十四萬億的攝像頭,人均享受算了下有五六千個,那么多的攝像頭對著你的情況,有些人感覺就不自在,所以有一些對個人信息敏感的人,對隱私安全比較在乎的人他就會感到不安,雖然大部分群眾會非常享受數字城市生活帶來的便捷,但同時有小部分的群眾很有可能對隱私安全感到不安之后,驅使他們逃離城市,搬遷到攝像頭相對較少的郊區去,能不能搬出去?
未來可以做一個前瞻性的預測分析,未來由于技術的不斷進步,對這類高智商、高素質的人才遠離城市進入村野可能會提供技術上的支持,比如說低軌的衛星移動網絡,如今已經明確提出來搭建了,剛才講的就業方式發生改變,分時網絡就業系統倘若一旦創建起來,在郊區就同樣可以參與城市中心的工作。空中化物流終端配送系統如今已經在考量了。將來伴隨著能源革命之后,能源價格會下降,將來這類空中投送不但能用,而且用得起來。
4、城市大腦會催發新的城市空間組織方式
《雅典憲章》明確提出了城市空間的四大方面功能需求:居住、工作、游憩、交通,我在想是否會有一種新的形式出現,這個形式是什么?是當時《雅典憲章》明確提出來之后,可能民眾之間交往的關系是現實中的面對面的交往,可是由于受交通、通信等限制,這種現實的交往只能小規模、低頻率的。所以它不可能成為城市生活一種主要的需求。
以往的一二十年由于計算機的技術應用之后,尤其是智能手機應用之后,已經完成了一個轉變,便是習慣于現實交往變成了習慣于線上交往,可能人和人之間最遙遠的距離便是背對背躺在床上,但是交往還是用手機。可是世界的發展是螺旋狀的,當徹底完成一種線下到線上的轉變之后,時間一長又會出現一個從線上回歸到線下的一種交往方式,這種方式可能一旦回來之后,又不是原來的那種線下現實交往的形式,可能會出現一種新的形式,稱之為“團聚”。便是讓有共同的更好、共同的話題、共同的理想的人通過線上的虛擬社區在線下切切實實地進行面對面的一種交往。這種交往的規模頻率會比原來的傳統要升一個數量級,倘若這樣我們的城市將會出現第五種需求,便是一個團聚的空間。這是我們未來城市空間新的組織方式。
5、城市大腦會促進信用與共享社會的形成
因為城市大腦可以幫我們做一件事,便是跟剛才的個人職業能力畫像一樣的道理,可以為所有的民眾提供一個信用畫像。如今征信系統僅僅是存在于少量的部門領域,尤其是金融部門、銀行部門在征信,可是未來城市大腦可以幫助我們把所有城市民眾的所有行為全部歸入到征信系統里面,來考量民眾的守信意識和守信習慣、守信能力,來記錄他的守信記錄,比如說訂餐,我準時到,我是守信的,可是我訂了餐之后結果遲到趕不到打個電話,老板對不起我要取消,其實這個人不是惡意的去欺騙這個老板,可是實際上他對自己行為能力的估算預判能力不夠,這就是他的守信能力問題,導致了餐館無從應對了。
三、城市規劃與建設要怎樣參與城市大腦的建設
搞規劃做城市建設的人,理應最懂城市大腦的心思,因為老板有著同一個——老板城市,大家都是為城市打工,城市大腦為城市打工,城市規劃工作人員也是為城市服務的,城市規劃描繪城市的未來,城市大腦掌管未來的城市,所以理應積極的參與到城市大腦的創建之中去,城市建設與城市大腦同樣屬于城市基礎設施的范疇,前面王堅博士也講了,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基礎設施。我完全贊成這個觀點,原先人類社會的發展,伴隨著社會經濟科技水平的發展之后,其實城市文明容器的特性不斷在提高。
城市大腦的創建不僅僅需要城市政府的投入,更需要社會力量的參與。政府是起到基礎的投入作用,各行各業各個領域進行深層的轉型,企業也要緊跟做創新的發展,這樣才可以把城市大腦創建出來。
四、規劃行業要怎樣應對未來大腦
首先未來的規劃師不光要關注空間的規劃,還要關注政策規劃。
城市規劃可以運用大腦聆聽規劃的民生,原先一直主張規劃要民主規劃,更多的聆聽市民的聲音,以前以新區建設為主的時候這個問題還好,以后存量規劃更要聆聽市民的聲音,但傳統的方法只是較有限的市民,各方利益主體面對面的時候,發表的觀點并不一定是完全真實的觀點,但城市大腦會把市民日常生活不經意的數據累積變成長期全面真實的民生表達,規劃師理應學會跟城市大腦的對話技巧,城市大腦可以告訴我們真實的民意。聆聽真實的民意可以做出真正意義上讓市民的生活更美好幸福的規劃設計來。
城市大腦要為未來智慧城市規劃,城市規劃可以運用城市大腦來做更科學的規劃。所以對未來城市的描繪。可能會對城市的空間、形態、設施的形態、人的行為形態會產生極大的改變,可以去做一些前瞻性的預測分析,根據在城市大腦的輔助下,未來的規劃師可以把規劃做的更好,使城市美好生活好上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