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教授加里?金曾說,“大數據是一場革命,龐大的數據資源促使各個行業領域開始了量化進程。”然而,他萬萬沒有想到,一些互聯網公司改變了大數據的用途。10月16日,北京的韓女士在某電商平臺購物時,錯用了一部手機付款。這一來,讓她發現了一個驚天的秘密,也讓韓女士登上中央電視臺,被全國人民關注。韓女士喜歡網購,她有兩個賬號,一個賬號使用了十二年,累積購物金額接近二十六萬元,是高級會員。另一個則是普通的賬號,平時很少使用,累積購物金額不過兩千多元。如果要按權重排名,普通的賬號跟高級會員賬號不在一個層級。然而,讓韓女士驚訝的是,同一款商品,她的高級會員賬號,竟比普通的賬號要貴25元。
這類事不僅僅發生電商行業,在互聯網領域帶有普遍性。近些年來,不論是搭乘網約車,還是在線訂房、訂票等,消費者被大數據“殺熟”事件,不斷見諸報端。這也是平臺壟斷帶來的產物,已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互聯網行業“贏者通吃”的局面越來越明顯,隨之,反壟斷的呼聲也越演越烈。在地球的另一端,美國至少有20個州的地方檢察官計劃在下周對Facebook提出反壟斷訴訟,這也將會是年內美國司法部對谷歌提出反壟斷訴訟后第二個站上被告席的互聯網巨頭。視野回到國內,在抗疫、防疫過程中愈加重要的城市治理、智慧城市項目,成為2020年B端市場高開高走的最有力助力。參與智慧城市建設的頭部科技公司的名單也在快速擴大,從最早的IBM、微軟、華為、聯想,以及國家隊背景的電信運營商,到現如今BAT等互聯網巨頭的紛紛涌入,一時間智慧城市呈現百家爭鳴的狀態。
1、智慧城市的喜與憂
現如今,中國已成為全球智慧城市的主戰場,全球一千多個數字城市項目,有一半以上在中國。伴隨著“新基建”加速,國內智慧城市建設邁入了高潮,投資規模不斷擴大。除了大型城市,中小城市也加大了投入力度。市場研究機構IDC預測,2020年中國在智慧城市方面的支出,有希望達到266億美元。而中國工商理事會聯合波士頓咨詢、巨量引擎最新發布的數字城市主題報告顯示,到2023年,中國數字城市的市場規模超萬億元。
在巨大蛋糕的誘惑下,智慧城市發展熱火朝天,尤其是后疫情時代,已成為各大市場發展的新方向。數據統計顯示,截至今年4月初,住建部公布的智慧城市試點數量已達290個,算上工信部、發改委等確定的,我國智慧城市試點數量累計已達749個。成績背后,有科技巨頭們一份功勞。近兩年來,智慧城市在全國快速鋪開,有助于縮小城市之間的數字鴻溝,讓更多的人享受數字時代的便利,并從中受益。從這個層面來看,互聯網企業加入這個賽道,對智慧城市在全國廣泛性落地,加快智慧城市的進程,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除此之外,互聯網公司響應速度快,也有資金、資本方面的優勢,結合它們在零售、社交、支付等方面的特色,為政府和民眾提供了頗為接地氣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無可比擬的人口紅利,為我國的互聯網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廣闊的空間,逐漸成長起一批有影響力的互聯網公司。數據顯示,全球前十大互聯網公司,中國已經占了四個席位。不過,伴隨著國內互聯網平臺規模不斷擴大,產生的問題也不容小覷。除去“殺熟”,互聯網行業“二選一”也一直存有,且有愈演愈烈之勢。為了更好地確保自身競爭力,一些企業會要求商家只能選擇一家平臺進行促銷;而在外賣平臺,商家也被迫站隊,否則便會被大幅度提高抽成比例。因此,在國內智慧城市建設熱火朝天的時候,一些專家學者卻發出了這樣的聲音:智慧城市需要首先解決數據主權和業務邊界的問題,才能更好地服務社會。
2、數據主權不應由平臺把控
目前,盡管手機廠商宣稱安全能力不斷地提升,可用戶每天接到的騷擾電話、垃圾短信,卻有增無減,有賣房的,有放貸的,有推銷保險的……也不僅僅是手機端,你在使用電腦時,網絡好像知道你的喜好,突然蹦出一個你關心的彈窗廣告,廣告上的商品,正好是你最近準備“剁手”的東西。
實際上,文章開頭提到的大數據“殺熟”現象不僅僅發生電商行業,在平臺經濟中帶有普遍性。大數據分析原本是用來提高服務質量的重要手段,怎奈卻被一些平臺型企業當作了“殺熟”牟利的工具。不論是乘坐網約車,還是線上訂房、訂票等,消費者被大數據“殺熟”事件不斷地見諸報端。
在互聯網領域,用戶隱私和數據被泄露的現象早已屢見不鮮,包含Facebook、雅虎等互聯網巨頭都出現過這種事,每一年都有無數的濫用數據、隱私泄露的事件出現,波及數億人、數十億人。但涉及到政企客戶,這個事件便會變得非常敏感——不同于個人用戶,數據是企業核心競爭力和賴以生存的基礎,主動和被動的客戶數據泄露,都會給其帶來難以估量的損失。對提供公共服務產品的政府部門來說,數據安全的重要程度更是不言而喻。比如說在推動智慧城市建設的過程中,許多 地方把“城市大腦”作為重點建設工程,只有數據都能集中到“大腦”,“大腦”才能發揮出更大的作用。而這些數據的所有權和安全性,成為了考量智慧城市運營者的一道難題。
智慧城市是一個宏大的概念,就智慧政府而言,它就包含平安城市、亮雪工程、智慧政務、智慧司法、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消防及智慧環保等,任何一家公司都不能面面俱到。專家們擔心,互聯網行業贏者通吃的屬性,可能會抹去智慧城市的開放性、多樣性。這種擔憂,并非多余。據筆者了解,一些互聯網巨頭在與城市簽約時都會簽訂排他協議,只允許同平臺的企業參與智慧城市建設。數據是城市的“主心骨”,開放的城市數據,可讓城市管理環境更公開、透明,管理效率更高。當下,智慧城市應該是開放的生態平臺,平臺上面物種繁盛、百花齊放。如果企業在參與智慧城市建設的過程中,各搞各的一套,互相排斥,免不了催生新的條塊分割及孤島現象。平臺的排他性便會成為城市未來發展的瓶頸,導致選擇范圍受限。在一個建有圍墻的花園的小生態里,新的物種難以進來,城市的創新會更困難,效率更低,成本更高。當下,智慧城市解決方案既要滿足當前所需,又要適應未來社會、經濟、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形成一個“智慧鏈”,為城市提供不竭的動力。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必須強調數據開放和共享,拆除花園的圍墻,為城市提供一個廣袤無邊、不斷進化的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