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我們國家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汽車數量的爆發式增長,城市擁擠問題日趨嚴重。與此相伴的是頻繁的道路交通事故、噪聲和空氣污染,使城市承載力與社會運行效率受到了嚴峻挑戰。在物聯網、大數據、電子支付等創新科技的推動下,中國各大城市正掀起了一場智慧交通革命。
業內人士表示,以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全方位更新改造城市傳統停車軟硬件設施設備,為城市交通裝上智慧大腦,是解決城市擁擠頑疾的根本所在。而伴隨著人們對交通優化的需求愈來愈高,智慧交通在未來的市場空間極大。據GrandViewResearch2016年的數據統計,智慧交通的市場規模到2020年將達到386.8億美元。
1、停車難面臨著多種“并發癥”
近些年來,城市汽車保有量的大幅度飆升,不但一線城市,二三線城市也紛紛淪落為“堵城”,停車難問題非常突出。一方面是因為,車位資源增長速度無法跟上城市汽車增長速度,另一方面,城市車位資源錯位浪費也非常嚴重。
據調查統計,現階段國內停車場的平均車位利用率僅為30%,越大型的停車場利用率則越低。在白天,城市中心商場寫字樓停車“一位難求”,而周邊小區車位空置率卻高達80%以上,晚上則相反。
伴隨著停車位供求矛盾異常突出,部分單位或個人違規操作利用公共道路,設立無資質停車場進行亂收費,尤其是在景區周邊采用游擊收費方式,隨意要價,強行收費;還有部分停車場私自擴大收費范圍,對施劃線以外的停放車輛進行收費,引發矛盾;另外,因停車難加劇看病難、看病貴的投訴量也不斷增加。停車難正面臨著多種社會“并發癥”。
實踐經驗證明,盤活現有車位資源,可極大減緩城市停車難的困境。共享停車可以協助車主就近快速尋找到車位,將車位利用率提升60-90%以上。現階段,不少城市已經將智慧路側停車和共享停車納入城市交通規劃當中,未來幾年,伴隨著智慧交通的落地,各大城市交通狀況將會有很明顯的改變。
2、智慧停車孕育千億藍海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智慧停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分析報告》顯示,從2015年中國智慧停車元年算起,全國已有超過200家企業研發了各類智慧停車APP。一些領先公司也獲得了資本的青睞,風投和市值都突顯了這個行業具有極強的市場潛力。
五千萬的停車位空缺,是中國城市管理的一個大難題;數十萬億的產業估值,則孕育著城市投資的龐大商機。近些年來,國家新政策不斷地激勵社會資本投資建設智能停車設施,設備銷售、車場建設、政府購買服務、停車場管理運營以及停車后服務等,都是投資者和創業者的關注熱點,智能停車場、路側停車、立體停車和共享停車,則是投資建設的關鍵方向。
2015年,國家發改委搶先發布了《關于加強城市停車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大力促進智慧停車系統、自動識別車牌等高新技術的運用,這一個政策推動了智慧停車行業上千億的市場規模。
不過,現階段智慧停車APP的發展并不順利,各自為陣、互不兼容便是這其中的痛點之一,現階段還沒有一款可以全國通用的停車APP。此外,目前防礙停車庫智能化管理的客觀原因是我國大中小城市大部分停車庫產權分散、容量偏小,給智能化改造帶來影響,而產權問題又導致一些停車庫對外開放的積極性不高。
業內人士表示,城市智慧停車是一項龐大的民生工程、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的協同參與。這其中,企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智慧停車首先要解決信息不對稱、資源不對稱的問題。城市停車難問題最終需要從存量上入手解決。
3、人工智能將加快城市交通智慧化
在公交車站苦苦等待久未到站的公交車,被堵在路上,想調頭選擇另一條道路,卻不清楚是否同樣堵車?車輛交通事故造成道路擁擠不堪,交警方面如何才能在第一時間發現并安排警力處理……而此時此刻司機打開電臺、交通app查詢擁擠情況,乘客打開掌上公交了解實時詳情,交警使用警務提醒系統第一時間到現場處理。
“互聯網+”時代,智慧交通系統正在確保交通出行順利有序中扮演著極為重要角色。通過對大數據實時監測與分析,提供給用戶實時的道路路況、公交車車軌跡等重要信息,對此類交通信息等的掌控、整合、利用,不光促進了城市交通的順達通暢,更為市民的出行提供了極大的方便,讓人們輕松掌握和解決各種出行問題。
智慧交通用大數據護航智能化交通建設。平臺連接著覆蓋全域的多處前端設備、視頻檢測系統、運輸公司GPS和車輛、駕駛員大數據庫,系統通過對前端設備獲取的路況信息進行適時統計分析,發現擁擠實時提醒,值班民警就可以實時通過交通誘導牌、手機短信等方式發布交通信息,正確引導駕駛人更改出行路線。
在車聯網技術中,可感知疲勞駕駛的車載視覺系統和傳感器、車道偏離警示系統等,對避免駕駛員疲勞駕駛、超速逆道行駛效果顯著;車距監控、車道偏移預警、前碰撞預警、后追尾預警等安全系統同樣可以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還有就是實用的導航終端,能保障行車一路安全。
如遇突發性警情或極端天氣,智慧交通平臺可以遠程遙控規勸站、卡口的攔車檔桿自動關閉或開啟,實施快速封堵;通過遠程遙控交通信號燈調節路口車輛通行狀態,進而達到限制嫌疑車輛通行或者保障救援車輛一路暢行無阻的目的。同時依據地圖上形成的標注,可以快速查詢周邊設備和警力,通過對講機、警務通、手機將指令短時間內直接下達到最近的執勤民警,就近調遣周邊警力完成快速、精準布控。
4、智慧出行,應技術先行
業內人士表示,運用互聯網實現智能交通包含兩個方面,其一是要通過先進的感知監測系統和大數據平臺,打造智能化的交通基礎設施;其二是推動核心技術的研發運用。雖說人工智能為交通系統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但還是需要深入了解智能交通系統,不斷創新發展,使交通系統更加科學、完善。
技術是解決停車難題的關鍵手段,但城市內部“山頭林立”、數據彼此獨立,用戶不方便,城市管理也難以升級,停車也就難以真正“智慧”。諸多實踐表明,解決停車難,僅有一個城市級的智慧交通系統架構還不夠,關鍵要有一個政府、企業、社會、個人相調適的智慧治理架構。
另外,城市智慧停車是一項龐大的民生工程、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的協同參與。這其中,企業扮演著尤為重要的角色,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有超過兩百家企業研發各種智慧停車APP,但系統跑得通的屈指可數,提供城市智慧停車整體解決方案的企業更是少之又少。
因此,政府和有關部門應對群眾加強指導教育,并通過技術化手段提升 路側停車的使用效率,令其更加智能化、便捷化,消除群眾對因占用道路資源引發交通堵塞的顧慮。除此之外,智慧停車系統事關城市發展大計,與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必須警惕一些“三無企業”(無資質、無技術、無安全保障)介入這其中,否則將嚴重滯緩城市智慧交通的發展進程。
做為城市的“血脈”,交通既肩負著社會中人與物的運輸任務,也承載著每個穿梭這其中的人對于美好的生活的向往。經過從最初的人(畜)力車、再到如今的汽車、新能源車的迭代更新,一座城市交通效率對于城市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學技術等方面的發展影響極大,甚至于決定了社會建設的發展形態。對于我國當前交通出行擁擠日趨嚴重的現狀來說,“智慧交通”勢在必行。